月冈芳年

月冈芳年

Tsukiosa Yoshitoshi

艺术家名:月冈芳年(Tsukiosa Yoshitoshi)
生卒日期: 1839年4月30日 - 1892年6月9日
国籍:日本
月冈芳年的全部作品(11)

月冈芳年(Tsukioka Yoshitoshi,Taiso Yoshitoshi )是一位日本版画家。

芳年被广泛认为是浮世绘(木版印刷和绘画)流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也被认为是该形式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的职业生涯跨越两个时代——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和明治维新后现代日本的初期。与许多日本人一样,芳年对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新事物充满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担心日本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正在消亡,其中包括传统的木版印刷。

在其职业生涯的末期,芳年几乎孤身一人与时间和科技抗争。当他继续沿用旧有的创作方式时,日本却正在采用摄影术和石印术等西方的大规模复制技术。然而,在那个背离自身传统的日本,他几乎凭一己之力将传统的日本木版画推向了新的高度,直到它随着他的离去而消亡。

约翰·史蒂文森总结了他的一生:

芳年的勇气、远见和坚强的性格赋予了浮世绘新的生命力,并给它带来了最后的光辉。
— 约翰·史蒂文森, 《月百姿》, 1992 年

他的声誉在西方和日本年轻人中不断增长,现在几乎被普遍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日本艺术家。

传记:早年

芳年于 1839 年出生于旧江户的新桥区。他的原名是尾张屋米次郎。他的父亲是一位富商,通过花钱买来的武士身份。芳年三岁时离家与他的叔叔一起生活,他的叔叔是一位没有儿子的药剂师,但他的叔叔非常疼爱他的侄子。五岁时,他开始对艺术产生兴趣,并开始向叔叔学习。1850 年,11 岁的芳年成为日本木版画大师之一的歌川国芳的学徒。歌川国芳给他的徒弟取名为“芳年”,以表明他的歌川派血统。虽然他在生前并未被视为歌川国芳的继承人,但现在他被公认为歌川国芳最重要的学生。

在学习期间,芳年专注于精进绘画技巧,并临摹导师的草图。国芳强调写生,这在日本的绘画训练中并不常见,因为艺术家的目标是传达主题的精髓,而非对其进行文字化的呈现。芳年还通过研读国芳收藏的外国版画和雕版,学习了西方绘画技巧和透视法。

芳年的第一幅版画于1853年问世,但此后多年再无作品问世,或许是因为其师父国芳晚年患病。尽管国芳于1861年去世后,芳年的生活变得艰难,但他还是创作了一些作品,自1862年起,他已创作了44幅版画。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出版了63幅设计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歌舞伎版画。他还为1863年由国贞主持组织的歌川派艺术家创作的东海道系列作品贡献了设计。

“血迹斑斑”:抓住公众的想象力

芳年的许多 19 世纪 60 年代版画都描绘了暴力和死亡。这些主题的灵感部分来自芳年父亲于 1863 年去世以及他周围日本的无法无天和暴力。当时,日本正经历着德川幕府强加的封建制度的崩溃,同时还受到与西方人接触的影响。1863 年末,芳年开始创作暴力素描,最终融入到以血腥和奢华风格设计的战争版画中。公众很喜欢这些版画,芳年在江户浮世绘画家中的地位也开始上升。当时国家正处于战争之中,芳年的作品让那些没有直接参与战斗的人通过他的设计间接地体验战争。公众被芳年的作品吸引,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构图和绘图技巧,还因为他对主题的热情和投入。除了满足木版画出版商和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芳年还试图驱除他和他的同胞所经历的恐怖恶魔。

随着名声鹊起,芳年得以在1865年出版了九十五幅设计作品,主要涉及军事和历史题材。其中,有两个系列展现了芳年的创造力、独创性和想象力。第一个系列《通俗西游记》( Tsūzoku saiyūki)讲述了一位中国民间英雄的故事。第二个系列《和汉百物语》( Wakan hyaku monogatari )则描绘了传统的鬼故事。

1866年至1868年间,芳年创作了令人不安的画作,尤其是《永明二十八集》(“二十八首带诗的著名谋杀案”)系列。这些版画以非常生动的细节展示了杀戮,例如被斩首的妇女,她们的长袍上留下了血手印。其他例子还有1866年的系列作品《近世拳仪传》(“现代人传记”),描绘了两个赌团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1867年的系列作品《东之锦浮世讲谈》 。1868年,上野之战之后,芳年创作了系列作品《开大百战》,在该系列中,他以半西方风格将当代士兵描绘成历史人物,使用特写镜头和不寻常的角度,经常展示激烈战斗中绝望的表情。

据说芳年“血腥”时期的作品影响了谷崎润一郎(1886-1965)等作家,以及横尾忠则、寺冈正美等艺术家。虽然芳年以此方式成名,但“血腥”版画仅代表其作品的一小部分。

中年:艰难时期和复兴

1869年,芳年已被视为日本最优秀的木版画艺术家之一。然而,不久之后,或许是因为公众对暴力场面感到厌倦,他便停止了创作。1871年,芳年患上重度抑郁症,他的个人生活也变得动荡不安,直到去世前都断断续续。他与挚爱的情妇阿琴(Okoto)生活条件极其恶劣,阿琴变卖了所有衣物和家当来维持生计。他们一度甚至烧掉屋里的地板取暖。据说,1872年,他因近期作品缺乏人气而受到冲击,精神彻底崩溃。

次年,他的心情好转,命运转折,开始创作更多版画。1873年之前,他的大部分版画署名都是“一开斋芳年”。然而,为了自我肯定,他当时将自己的艺名改为“大苏”(意为“大复活”)。在近代化运动中,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芳年受邀创作“新闻锦绘”。这些木版画被设计成整版插图,用于配文,通常涉及耸人听闻、耸人听闻的主题,例如“真实犯罪”故事。然而,芳年的经济状况仍然岌岌可危,1876年,他的情妇阿琴(Okoto)出于对他的忠诚,将自己卖给了妓院以帮助他。

1877年萨摩叛乱爆发,旧封建秩序最后一次试图阻止新日本的崛起,报纸发行量飙升,木版画艺术家也备受追捧,芳年也因此备受瞩目。1877年末,他与一位新的情妇——艺伎奥乐(Oraku)交往;像阿琴一样,她卖掉了自己的衣服和财产来养活他,一年后两人分居,她也受雇于妓院。芳年的作品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公众认可,收入也对他有所帮助,但直到1882年,他才真正安稳下来。

1878年创作的一系列名为《美人七夕》的美人画,因描绘了七位宫廷女侍并点名道姓而给芳年带来了政治麻烦。明治天皇本人或许对此感到不满,也对这一系列画作中她的肖像画风格感到不满。

1877年至1882年,芳年出版了《大日本名将镜》,这一系列共51部作品描绘了从日本神话到江户时代的伟人,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誉。

1880年,他邂逅了另一位女子,名为坂卷太子,曾为艺伎,育有两个孩子。两人于1884年结婚。尽管他仍在寻欢作乐,但太子温柔耐心的性格似乎帮助他稳定了行为。太子的一个孩子被收为义年的学生,后来被称为月冈工业。

1883年,芳年根据前一年日本画展上展出的原稿,出版了浮世绘《藤原安政月下流笛图》。这幅作品取材于12至13世纪之间编纂的《今昔物语集》和《宇治集物语》中的雪轮故事,描绘了山贼袴垂试图袭击正在吹笛的藤原安政,但被安政无声的威压所压得动弹不得的场景。这幅作品被认为是芳年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885 年,芳年创作了一部臭名昭著却又引人入胜的作品《足立荒原上的孤独之家》。这部作品描绘了11 世纪成书的《集异若集》中记载的黑塚鬼女传说。黑塚也是能、歌舞伎和净琉璃的演出场地。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标志性,在现代紧缚史上影响深远,因为芳年对倒吊( sakasa zuri )的精准描绘深深吸引着伊藤清宇。

1885年出版的艺术时尚杂志《东京早安细木》将芳年评为第一浮世绘艺术家,超过了明治时期的歌川芳育和丰原国近等艺术家,因此他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和评论界的赞誉。

此时,木版画行业已陷入困境。本世纪初所有伟大的木版画艺术家——歌川广重、国定和国芳——都已在几十年前去世,而木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在日本现代化的混乱中逐渐消亡。

芳年坚持高标准的制作,使木村拓哉暂时摆脱了颓势。他是一位名师,培养出了水野利方、右田利英等杰出的学生。

晚年:浮世绘的衰落

他晚年创作最多产,创作了伟大的系列作品《月百姿》(1885-1892 年)和《三十六鬼新像》(1889-1892 年),以及一些描绘歌舞伎演员和场景的大师级三联画。

期间他还与好友、演员市川团十郎等人合作,试图保存一些日本传统艺术。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精神问题开始复发。1891年初,他邀请朋友们参加一场艺术家聚会,而这场聚会实际上并不存在,最终被证明只是一场幻觉。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家中所有钱财被盗,更是雪上加霜。症状愈发严重,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最终,他于1892年5月出院,但没有回家,而是租了房子住。

三周后,即1892年6月9日,他在租住的房间内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3岁。1898年,在东京向岛百花园为芳年立起了一座石碑。

夏日的月亮
以其日益明亮的光芒阻挡着夜晚
——芳年逝世诗

回顾性观察

他一生创作了多个系列的版画和大量的三联画,其中许多都堪称精品。他最著名的三个系列中,有两个是《月百姿》和《三十六鬼》,其中包含众多杰作。第三个系列是《三十二风俗图》,多年来一直是他最受推崇的作品,但如今已不复当年之勇。其他一些不太常见的系列也包含许多精美的版画,包括《日本名将图》、《欲望集》、《东洋织锦图新选》和《近人生活图》。

虽然对他版画的需求持续了几年,但最终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世界各地,人们对他的兴趣都逐渐消退。这一时期的主流观点是,歌川广重这一代实际上是最后一批伟大的木版画家,而更传统的收藏家则更早地停止了收藏,停留在歌麿和丰国丰国那一代。

然而,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人们对他的兴趣又重新燃起,对他作品的重新评价表明,他的作品具有优良的品质、独创性和天才性,也表明他成功地保留了日本旧木版画的精髓,同时通过融合西方的新思想和他自己的创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月冈芳年作品收藏于:

洛杉矶艺术博物馆(6)

国立国会图书馆(1)

其他艺术家